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1-01-06 09:51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学习环境及人际关系不 断变化,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的年代,医学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 医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和强健的体魄;还要 往重培养他们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 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笔者认为要造就身心健康、全面 发展的高索质实用型人才,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地培养。

1、心理健康的实质及标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 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 适应能力。”只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心理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 理状态.适应环境;二是能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 人生活。即“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其相互问具有最高效率及快 乐的适应情况,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衡的情绪,敏锐的智 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气质。”心理健康的人能在任何 时候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 我国学者关于心理健康.提出以下四个标准:(1)认识事物 能力正常,情绪反应适度;(2)人际关系协调.对周围环境适应良好;(3)行为上能自我控制,心理发展符合年龄特征;(4)意志 品质坚强,个性健全统一。

2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t理冉t 生理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遗传因 素和个体的生理变化因素。 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有关。如父母或祖辈 的遗传基因有缺陷,尤其家族有精神病史,可能影响到后代的 身心健康。母亲孕期身体不好、情绪欠佳、营养不良或口服副作 用大的药物.分娩过程出现早产、难产及分娩年龄过大过小,均 埘子女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处在14~20岁年龄段的高、中职学生,生理结构发生着巨 大变化.性意识不断加强,各种生理变化如人体素质.I;lj分泌活 动、生理病变、躯体改变等都影响学生的心理。如身体残疾、个 子矮小、身体太胖或太瘦、五官不正等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滋 生自卑羞怯、敏感妒忌、孤僻、恐惧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由于第二性征的迅速发育和日益成熟,对性的关注和欲求增强 而出现羞耻不安.这种欲求和不安的矛盾不断激化会成为诱发 心理问题的因素。
          2.2茸境园t 环境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 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而。社会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社会竞争 日趋激烈。无疑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表现出一系列精神 高度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还有社会上不疑风气如党风 不正、以权谋私、任人惟亲和腐朽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文化 言论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使其产生消极、不满等心理。 正常的家庭结构的破坏.父母双方对于女教育要求不一 致.父母的文化程度、行为举止、教育态度和方式,家庭成员的 关系及经济地位等,家庭教育中的消极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具 有破坏性影响。 学校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学 校教育方法不当,如简单粗暴,教师不热爱自也的工作.不关 心、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采取强制、命令的方式,用粗暴的 态度来对待学生,训斥或体罚学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使其产生巨大精神压力,出现冷漠对立.消沉甚至产生严重的 自卑感。‘

’ 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3.1学t心理健_l问题采观 现代高、中职学生虽然大都具有一定的知识紊养和良好的 -钴质,乐于学习、工作.有较强的求妇l欲和浓厚的探索欲;对学 习、生活充满信心;有一定自觉性,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 为;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言行一致;理 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乐于与人交往;与社会保持良好的 接触.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社会.信念,目标、行为与时代合拍. 与社会要求吻合等。但由于处在心理尚不成熟的年龄,大多是 独生子女.加之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方 法不当.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程度不同的情绪不稳定、自卑、冷漠 与弧独、嫉妒心理、逆反心理、焦虑紧张、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等心理问题。个别学生出现人格障碍,如过分猜疑.过分关心自 己;无道德感、责任心、义务感.情感冷淡等,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如神经衰弱、恐惧症、精神病等。           3.2造成学生心理问越岣原日
                 3.2.1适应能力差,现在的高、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离开父 母、家庭进入高、中职学校学习。面对的是学习、生活环境的改 变。新的枚园及新的同学、教师.新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他们 来说,有一个全方位的适应过程。若在生活的自理、与同学及教 师之间沟通、相处.专业知识的学习等方面适应不良。易产生心 理问题。
                3.2.2家庭结构改变.父母离异、丧偶,失去父母之爱;家庭经 济条件的改变;学习成绩的下降等易造成心理问题。
                  3.2.3求学、交友失败.失去升重点学校学习或学习所喜爱专 业的机会,失去友谊、尊重等.破坏了学生的心理平衡,产生心 理问题。 ,
                  3.2.4因市场竞争激烈、就业难,高、中职学生学历层次较低, 学习成绩一般,家庭背景、关系网不过硬.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 大,不能正视现实等产生心理问题。

4措施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良好的心理索质是优 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 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 使学生熟练掌握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 件。
               4.1 t枕心越t廛教育 学校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心理知识宣教.开展丰富多彩有益 于身心健康的校内外活动;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在班主 任工作中利用课堂教育、课余辅导、主题班会等全面渗透对学 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 过程,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心理卫生、保健Ⅻ识水 平;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视心理健康与 身体健康同等重要,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2培养学生赫谴康心理.提高迁茬能力
          4.2.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是 防止心理异常的根本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采用电教、 讲座等形式,进行专业思想、爱国主义教育,卅展人生观和世界 观的讨论;学生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充分发挥 自己的作用和能力.才能正确认识、幽调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
           4.2.2了解自我,接受自我。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是形成心理障 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 性格、不足和缺陷.才能正视它们,减少心理冲突,保持心理健 康。
          4.2.3适应环境.认识现实.正视逆境。面对新的环境,应积极 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环境。充分认识和r解现实,遗应和改造 现实.正确面对现实.把个人的理想、愿望和要球与现宴社会统 一起来。身处逆境如学习的困难、成绩的退步、考试失利、专业 的限制,就业的艰难、同学问摩擦等,应培养遇事不乱、应付自 如的心理品质。即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学习和工作,学会全面客 观地看问题.让他们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 样的困难、挫折,要有善于埘整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能力、,
          4.2.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li!E是心理健康的 条件,又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培养以诚相待、乐于助人、严于律 己的高尚品质,处理好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异性问的关系, 在临床上处理好与医生、护士、病人之问的关系。
           4.2.5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一定的学习压力可以激起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心理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因此. 应提倡勤于用脑。但过度用脑会导致心理疲劳、智力下降、精神 萎靡、失眠疲惫,且严重妨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不仅要使学 会勤于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学会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一是要 学会科学地安排好学习、工作、生活时间;二是要体鼠好.保证 充足的睡眠;三是要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加课余活动.拓宽兴 趣范围。
            4.2.6保持健康的情绪.及时疏导消极情绪.解除精神压力。要 使身体健康.就要保持健康的情绪.用理智去抑制情绪的冲 动。可采用“释放”、“转移”、“同情”、“自我安慰”等方法。,
        4.3蕾造l好皓心理健度挥境 学校教育者.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身心健 康的环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身体等情况,为他们排 忧解难,使他们在一个轻松健康的环境中学习、生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