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09-27 09:35
       在接诊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提到或听到一些词汇, 诸如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边缘状态等, 它们虽同属于心理紊乱的范畴,都是对刺激反应的异 常表现,但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有着实质性的差异。正 确认识这些问题可帮助来访者更清楚的意识到自身问 题的类别和归属,以卸下不必要的心理包袱。
      临床上,心理医生常习惯将心理紊乱按程度或性 质进行分类,获得初步印象,以便给予患者适当地帮 助。
       心理问题:是近期发生,内容尚未泛化的和反应强 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主要表现在心境和情绪 方面产生一定波动,但思维保持着严密的逻辑性,人格 也十分完整。
       心理障碍:初始反应激烈、持久,内容充分泛化, 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一种精神沉重感。这类人群不仅 有较大的情绪方面的波动,而且可出现各种违反逻 辑性思维的错误。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 出现强烈的非理智行为,情绪冲动以致伤人毁物。
       心理行为异常:心理反应持续的时间较长(1个月 以上),心理负担难以克服,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 绳”。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可伴有躯体化症状或 人格上的问题,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和攻击等。
       心理疾病边缘状态:这是较严重的一类,患者往往 带有不很典型的异常精神现象,如注意力涣散、好幻 想、意志力减弱、自我评价偏离常态、社会交往和人格 方面的改变等。
       心理疾病:表现较严重、较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和 心境障碍等。患者精神活动的完整性、协调性和统一性 被破坏,有幻觉和妄想等表现,如听到精灵与自己讲 话,感到有人陷害自己,经常对镜傻笑,觉得受到某仪 器或射线的控制,语言被窃听等,出现这些就不能认为 是正常的心理,其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社 交,人格明显改变,且患者往往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能力,拒绝就医和服药。
       由心理问题到心理疾病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加重 的病理层次:心理问题、心理障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或心理治疗;心理行为异常、心理疾病,则适宜药物治 疗为主,以祛除其妄想和幻觉,改善病理心态。
       早期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给予重视,可避免向心理 疾病演化;另外有一些心理疾病由于其症状不是很典 型往往易被忽视,易被普通人群认为是一般的问题或 个性原因,而导致误诊。但不管怎样,平时注意心理卫 生,培养良好的个性,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提高社会 适应能力,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