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抑郁心理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12-30 10:48
抑郁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概念,在两千多 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就曾提出过 抑郁质气质这个概念。希波克拉底根据自己的观 察,认为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 质和抑郁质,抑郁质气质的人多愁善感、郁郁寡 欢、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在心理学中,抑郁心理 一般是指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它表现为心境苦 闷、心情沮丧、悲观失望,并伴有焦虑、自卑、恐惧 等不良情绪体验。在我国大学生中,存在抑郁心 理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抑郁心理比较顽 固,一旦产生,就很难从中摆脱出来。还有一些大 学生在产生抑郁心理之后,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缓 解和消除,反而随着心理压力的增大,还会由一般 的抑郁心理发展成为抑郁症。抑郁症有急性与慢 性之分。大学生中的急性抑郁症一般都是因为受 到重大挫折或重大打击而引起的,在这类大学生 中,还有一些人会因为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巨大压 力而走极端,这些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 心理辅导人员必须高度关注的对象。由一般抑郁 心理的逐渐加重而导致的抑郁症,一般都是慢性 抑郁症,这种慢性抑郁症同样也会对大学生的身 体、工作、学习和成长产生十分显著的消极影响。 所以,消除大学生的抑郁心理,防治抑郁症的产 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ii下 面,本文就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表现、抑郁心理产生 的原因、预防和消除抑郁心理的措施,谈谈个人的 一些看法。
一、大学生抑郁心理的表现
首先是生理方面的表现。人的身心健康是相 互联系的,在心理上存在障碍的大学生,一般在生 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处在抑郁心理状态中 的大学生,一般在躯体上也存在一些不适,如心情 抑郁则食欲不振、经常失眠,总是感到身心疲惫, 四肢乏力。
其次是情绪上的表现,这是抑郁心理最主要 的体现。处在抑郁心理中的学生,在情绪上表现 出强烈而持久的悲观,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兴趣, 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失望。人们常说哀莫大于心 死,而抑郁症患者就是一些处予“心死”边缘的人。 在悲观失望的同时,怀有抑郁感的学生还常常处 在一种焦虑状态中,因为身体上的不适、长期失眠 而导致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会使 大学生在抑郁的同时又饱受焦虑的折磨。
第三是认知上的表现。具有抑郁心理的学生 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往往以偏概全,他们过分地 关注事物的消极面,贬低积极的一面。在思维、记 忆等认知活动中,经常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如一 些考试中,经常出现思维迟钝、记忆紊乱的现象, 因此大大影响了考试成绩。
第四是自我评价上的表现。处于抑郁状态中 的大学生总是对自己持一种否定态度,他们常常 感到自卑,缺乏自信、自尊,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自 我与现实自我总存在着很大的距离,现实自我达 不到理想自我的要求。他们总感到自己不如别 人,对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才干都持一种不满意的 态度,他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和特长。
五是在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上的表现。具有 抑郁体验的学生由于自卑感比较严重,所以,他们 在人际交往中总处于一种退缩不前的状态,他们 一方面十分敏感,在人际交往中生怕被别人冷落,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稍受刺激便紧张不安;但另一 方面由于自卑,他们又不愿意与别人主动交往。 所以,他们朋友很少,又不愿意参加各种学生活 动,因此他们总感到孤独、寂寞。
二、大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
第一,是对自己的学业有一种失败感而缺乏 成就感。大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习成绩是 评价一个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参照。有许多大学生 在中学时代是班级甚至学校中的佼佼者,但进人 大学之后,感到自己的学习再也不能在班上名列 前茅了,于是,便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自己的学 业和前途都感到失望。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所学 的专业或自己就读的学校没有兴趣,但限于种种 原因又无法改变现状,因此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导 致学习成绩滑坡,而成绩的下降又使自己失去了 信心。这些学习上的挫折感和失望心态导致了抑 郁心理的产生。
第二,是经济上的压力和就业上的压力。大 学生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难以满足他们在 市场经济下不断丰富的物质经济需要和享受,加 之大学生经济状况差别较大,一些经济条件较差 的学生不甘于贫困生活,羡慕那些能够高消费的 学生,但又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心理上长期 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会导 致抑郁心理的产生。我国高校中还有大量的贫困 生,这些贫困生在生活上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 经常要为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发愁。面对别人丰 富多彩的消费,他们总是感到十分的无奈,在这种 经济压力下,许多贫困生成了抑郁者。近几年,由 于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已成了一 个社会热点问题。一些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 前景感到失望,担心将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能 一】10一 用自己的力量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和师长,这种担 忧也会发展成抑郁。
第三,是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现在的大学 生,基本上都是“抱大的一代”,适应能力很差,尤 其是那些独生子女,更是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这 些人进入大学之后,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使他们 失去了信赖的对象,环境迫使他们必须形成自己 的独立生活能力,必须自己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 题,这就使他们感到措手不及,难以适应,以致饮 食无味、坐立不安,既思乡,又怀旧,内心甚感忧 虑,时间长了,便产生了抑郁感。
第四,是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人人都有交 往的需要,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交往需要 更为迫切。但是一些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人 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当中有的人是因 为从小性格孤僻,缺乏与人进行交往的经验和社 会技能;有的人是因为心理自卑,行为畏缩,害怕 与人交往;还有的人是因为自高自大,骄傲自满, 受到同学们的孤立。这些学生,由于在自己生活 中没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因 此缺乏安全感,经常处于一种孤独、寂寞之中,很 容易产生抑郁心理。[2]
三、减轻和消除大学生抑郁 心理的方法
抑郁心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心理障 碍,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的高级专门人才,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 生减轻和消除抑郁心理。抑郁是一种心理障碍, 在心理咨询中,要消除或减轻学生的抑郁心理,可 以采取以下一些心理疗法:
1.支持疗法。当一个人心理上受到挫折时, 最需要的奠过于他人的安慰、同情、理解和关心。 心理咨询师要与求助者建立互相信任的良好关 系,根据咨询师的专业权威、知识、经验来关心、理 解、支持求助者,使处于抑郁状态中的学生发挥自 己的潜力,改变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在心理咨询 师给予支持的同时,心理咨询师还要引导求助者 自己寻求社会支持系统。一个抑郁倾向的人在面 临挫折时,往往会忘掉可用的社会支持系统。咨 询师要帮助求助者分析可减轻抑郁情绪的各种资 源,比如,请求助者的父母经常打电话进行思想和 情感方面的交流;要求求助者周围的教师和同学 多给求助者一些理解、关心和鼓励,帮助求助者度过心理危机。
2.精神分析法。过去的经历是现在和未来行 为的参照点。一些大学生抑郁体验的根源在于童 年时代受过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引起的恐惧、焦 虑在脑内留下的痕迹,在青春期遇到挫折就会再 现出来影响人的心理,导致大学生用儿童的态度 和行为,去对待本来不值得忧虑的事物。由于抑 郁症状是童年期经历的恐惧在成人身上的再现, 症状的表现必然带有儿童的幼稚性,具有不成熟 的、儿童式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针对这种现象,心 理咨询师要找出求助者抑郁情绪的深层次原因, 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一系列情绪行为的幼稚性, 为减轻抑郁情绪奠定基础。
3.自我暗示法。处于抑郁状态的大学生一般 都能找到产生抑郁的最初原因,如考试失败、失 恋、不善于人际交往、在身体上存在缺陷或相貌难 看等等,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自卑,由自卑而滑 人了抑郁的泥潭。要消除大学生的抑郁,咨询者 就必须针对这些原因,帮助求助者树立自信,走出 自卑。要树立自信心,就必须通过积极的自我暗 示来改变抑郁者对自己的不良评价。
4.认知疗法。不良的认知和情绪都源于适应 不良的认知,一些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产生,就是错 误的认知导致的。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 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技 术来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识,从而矫正不良行为 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着眼点放在求助者非功能性 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求助者对己、对人或对事 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 题。其策略便在于帮助求助者重新构建认知结 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错误 的认知方式。在认知疗法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是 要改变求助者的价值观念和关于痛苦与快乐的观 念。由于求助者把快乐与痛苦绝对化,非此即彼, 达到目标则快乐,达不到则自尊顷刻瓦解,而自 卑、沮丧、焦虑、抑郁情绪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 烈。一些求助者在咨询时所反映的主要信条有四 个:要幸福必须每件事都成功,大家都应该知道我 的价值;成绩不名列前茅,就是失败;如果我有错, 就意味着我不行;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别人如何 看待自己,如果不同意我的看法,就是不喜欢我。
由于求助者处于无望、无助的状态中,经常痛 苦地回忆不愉快的体验,为改变求助者的认知结 构,使求助者振作起来,看到自己的潜力,心理咨 询师要帮助求助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表,循序渐 进,从易到难,逐渐增加求助者的活动能量;同时 分别找出求助者认知与沮丧的关联,找出认知与 自暴自弃的关联,找出这些认知的歪曲性,要求求 助者每天晚上记录完成计划的情况,每周由咨询 师和求助者双方共同检查、评价,并矫正这些不良 信条。每周,咨询师和求助者互换角色或扮演其 它角色,帮助求助者换位思考,亲身感受积极乐观 的一面。[3]
四、预防大学生产生抑郁 心理的措施
根据一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对于大 学生的抑郁,最好的方法是有效的预防。由于抑 郁心理比其他-1、5,理障碍更具有顽固性和隐蔽性, 所以,对抑郁心理的预防,其产生的效益要胜过对 抑郁心理的心理治疗。由于遗传和家庭教育方式 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学业、交 友、择业、生涯发展取向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 抑郁情绪。心理咨询作为以心理学为基础、以解 决各种心理问题为目的的重要措施,目前虽然在 高校得到重视,心理咨询的机构和队伍在高校不 断扩大,也为许多大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心理分 析和预见性的帮助,但仅靠“愿者上钩’’式的个别 辅导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措施还是远 远不够的。如何用全面、系统、规范的科学方式帮 助大学生度过青春期的心理危机,防治抑郁心理 的产生,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根据一些高校的经验,要采取以下一些有效措施 来预防大学生抑郁心理的产生:
第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到学生的必 修课中,建立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 保证教育效果的全面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尤其 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抑郁心理的表现以及产生抑郁 心理的各种诱因。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同 时,还要针对学生中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举办各 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让 心理健康知识走进每位学生的心中,让他们从中 学会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健康发展。
第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班级建设, 广泛地组织班级活动。比如“心与心的交流"谈心 活动,加强寝室建设,组织一些以寝室为单位的娱 乐活动,让大学生感觉到寝室就像他们的家,加强 寝室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常常感到孤独是产生抑郁的重要原因,所以,消除 孤独感是预防抑郁心理的重要手段。
第三,实行心理辅导模式本土化。心理辅导 在中国起步较晚,如果要像一些发达国家地区那 样推行全校参与的方式在近期是不现实的。根据 我国高校的教育实际,可采取四种方式进行心理 辅导:第一,以班级、年级或相同专业为单位进行 专题性心理辅导,比如一年级学生多数面临的是 适应问题,大二、大三的学生更多面临的是学习、 恋爱问题,大四的学生面临职业选择和就业的问 题,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效果较好。第 二,采取团体辅导,主要针对具有共同倾向性或相 同问题的同学,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和团体成 员的互动解决问题。第三,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需要深入交流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第 四,通过常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通过 升旗仪式、节假日纪念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 国情感、责任感、使命感等高级社会情感;通过体 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通过科技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 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组 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适 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综合运用各种 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在学科 教育和常规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的理念,真正起 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