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管理亟需引入心理测评机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3-11 09:07
近年来, 幼师虐童事件不时挑动着大众的神经, 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 关注幼师的心理 健康及职业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幼师的职业特点
1. 幼师是一个高情感劳动的职业。
情感劳动在 幼儿教师的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所谓情感劳 动, 是指个体在日常交往或者组织环境中必须依据情 感规则来调整外在行为表达甚至内在情感。 教师需要 在客观地认知自身情绪、 情感的基础上, 选择和使用 恰当的情绪、 情感宣泄途径以及调控方式, 并尽量克 服和消除不良情绪、 情感的影响。 幼师的高情感劳动 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体现, 如: 在幼儿面前要经常保 持微笑; 游戏活动或教授知识时拥有饱满的热情; 幼 儿犯错误时要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照顾幼儿生活、 学习要非常耐心, 等等。 而这样的高情感付出也容易 出现情感疲惫、 情感耗竭, 迸而引发职业倦怠现象。
2. 幼师是需要爱心的职业。
幼师的职业资格条件 除去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最重要的就是一颗爱孩 子的心。 在孩子犯错时, 包容接纳、 循循善诱; 在孩 子有良好表现时, 由衷欣慰、 表扬鼓励; 在孩子出现 突发状况, 如不小心摔倒、 受伤或生病时, 体贴关 心、 悉心照料, 这些都需要幼师的爱心作为支撑。 幼师每日的工作主要是陪孩子游戏、 玩耍, 照顾 孩子饮食午休, 培养其良好的生活、 学习习惯, 以及 迸行少量学科性知识的启蒙教学。 这些看似简单实则 非常细致、 琐碎的工作其实需要付出很多的情感, 否 则, 教育就难收到实效。
3. 幼师是一个高压力的职业。
幼师是一个高工作 压力的职业。 一方面, 目前我国幼师师资非常缺乏, 师幼比很低, 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另一方面, 很多幼儿园都存在大班额现象, 幼师面对的幼儿人数 和相对应的工作量都非常大。 加之幼师社会地位以及 经济收入偏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都加剧了幼师的工 作压力, 引发了职业倦怠。 此外, 幼师的个人问题, 如恋爱、 婚姻、 家庭、 子女的养育等, 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而 职业本身的情感劳动特点在这些压力面前更易导致幼 师情感调节能力失衡, 诱发诸多心理问题, 如: 情绪 压抑、 暴躁、 易激动, 情感耗竭, 职业倦怠, 甚至出 现一些心理异常。
二、 幼师管理中缺失心理测评机制
由于幼师是个高情感劳动且高压力的职业, 易产 生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 因此, 有必要将心理测评机 制纳入幼师管理制度中, 以衡量其职业资格和心理健 康状况, 为其提供必要且及时的心理服务与帮助。 但 在目前的幼师管理工作中, 心理测评机制是缺失的。
1. 幼师招聘中的人职匹配问题。
调查发现, 多数 用人单位在招聘幼师时, 更为强调音体美、 手工等相 关技能操作水平, 而较少关注应聘人员的人格特质, 如, 有无耐心、 爱心, 是否具有相当的情绪情感管理 能力, 是否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等等; 健康方面也 多重视身体健康, 而忽视心理健康状况。 但事实是,只有具备相应的人格特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状态, 才能 真正胜任幼师的工作, 而这些内容的评估就需要专业 的心理测评方法来完成。 笔者认为, 如果有相应的心 理测评机制作为支持, 就可以将很多看似不错, 如形 象较好、 技能水平较高, 但却不具备相应心理素质的 幼师应聘人员筛查出来,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入 职者的合格程度。
2. 幼师职业生涯中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幼师在其 职业生涯中可能出现职业倦怠、 情感疲惫、 情绪失衡 等心理问题, 而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带来非常消 极的影响, 如耐心、 热情的消失, 劳累感的增加, 成 就感的消退, 易激动, 等等。 由于工作对象是幼儿, 如果幼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不仅影响其工作效 率, 还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 但目前, 在幼师的 日常管理工作中, 并没有针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长期 测评监控体系, 没有相关心理档案的建立, 这就意味 着一名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幼师, 在无特殊情况下他依 然会继续工作, 而这样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 因此, 引入相应心理测评机制非常必要。 同时, 有了心理测评机制的支持, 就可以及时发 现哪些幼师出现了心理问题, 出现了什么样的心理问 题, 其性质和程度如何,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幼师 迸行心理支持和干预。 此外, 在测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心理档案也会提供比较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 例 如, 哪个年龄段的幼师最易出现心理问题; 哪些心理 问题是最为常见或最严重的; 哪些心理问题的反复发 生率高, 等等。 这些资料和数据也为有针对性地开展 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三、 将心理测评机制引入幼师管理中
1. 在幼师招聘和选拔环节引入心理测评机制。
目 前, 一些大城市的幼儿园也会采用心理问卷, 如利用 《幼儿师资心理特质量表》 对应聘者迸行测评, 甚至 使用一些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考核应聘者。 这些方式方 法都应该很好地被推广开来,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比 如, 现有问卷单一、 可测特质有限, 没有相对成熟、 统一的幼师心理测评问卷等, 因而难以把幼师需要的 一些重要心理素质全部测评出来。 因此, 首先应该由专门机构和人员建构幼师的工 作胜任力模型, 编制专业的幼师心理素质量表或系列 量表; 其次, 将这些量表在幼师招聘与选拔中统一推 广使用; 再次, 情景模拟的心理测评方法可以作为补 充, 而情景模拟围绕的依然是幼师的核心心理素质, 但其情境可保持较高的灵活度。 总之, 幼师心理测评 工具的编制和推广是心理测评机制构建和引入的基础。
2. 在幼师职业生涯中引入心理测评机制。
在幼师 的日常管理中需引入心理测评机制, 以及时了解、 评 估幼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并为其提供帮助。 职业生涯 中心理测评机制的引入需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 确定 已有的较权威的心理健康类测验量表, 如心理健康症 状自评量表 SCL-90 等, 作为测评工具, 或者编制专 门针对幼师心理健康的测评量表; 其次, 将幼师心理 健康的测评常态化、 规范化, 对幼师迸行筛查, 找出 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教师; 再次, 建立标 准的幼师心理档案库, 做好记录、 归档工作; 最后, 适时对档案库的资料迸行归纳总结, 为后续心理辅导 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 对幼师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干预。
心理测评 机制的引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即对幼师的心 理问题迸行辅导和干预。 这项工作包括两个组成部 分: 首先, 对测评中筛查出的有心理问题的幼师迸行 心理辅导和干预。 如果问题严重, 可在心理干预的同 时建议其暂停工作, 并将此建议交与园方沟通。 如果 幼师已出现异常心理或行为, 即已达到心理疾病的程 度, 则需转介到心理医生处迸行干预和治疗, 并听从 专业医生的建议和安排。 其次, 根据档案库总结出的 一些规律提前开展预防性工作。 例如, 对幼师中常出 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讲座、 知识宣传, 设立沟通平 台, 答疑解惑, 或者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师开展一些针 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 以减少可能的心理问题的发生。
当然, 心理测评机制的引入和运行还需要园方有 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立和专业人员的引迸作为支 撑, 只有作为制度确定下来, 心理测评机制才能真正 有效地发挥作用。 由此, 通过严格幼师入职素质、 监 控幼师心理健康并提供辅导和干预等措施, 以促迸和 提高幼师的工作胜任力, 保障其工作的良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