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育卫生文化的意义及途径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4-23 09:15
随着医学社会化,生态伦理化和多元化的 进一步加强,随着我国医学哲学的发展和医学 文化现象研究的深入,同时由于技术医学面临 着越来越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人们开始了 对医学更加深刻的反思。尽管从第一次卫生革 命到第二次卫生革命的认识转变是一大飞跃, 但在控制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各种非感染性疾 病方面仍成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 了对医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探讨,于是出现 了卫生文化的研究。本文从培育卫生文化的紧 迫性和途径两方面浅抒己见。
背景
1.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新的疾病的出现, 使得反映人们健康意识的卫生文化在疾病的预 防和控制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疾病死亡谱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传染 病和寄生虫病严重威胁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又已逐步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 康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虽然为适应疾病谱 的变化,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基础上,人们认识 到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然而这种医学模式 仍未被所有决策者和群众所理解,也尚未被广 大医务工作者所接受。结果一个不能回避的严 峻事实是:尽管第二次卫生革命从20世纪五 六十年代开始已搞了几十年,耗费了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虽然在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 有了重大突破,但构成第二次卫生革命主要内 容的慢性病、老年病、非感染性疾病的发病 率、死亡率并不见下降,反而上升。在这 样的事实面前,人们不禁要问,医学是沿着技 术主义方向继续高攀,还是应该沿着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其实,就目前而言,越 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已 成为致病的主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严肃地告诫 人们生活方式疾病将构成世界头号杀手。在这 样的情况下,技术医学已显得无能为力,只有 加大力度,培育全社会良好的卫生文化环境, 使人们真正意识到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从而采 取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促进社会卫生保健的 发展。
2.卫生文化的培育有利于从更高层次上 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的形成与个人的自身素质、环境 影响、社会文化以及相关的教育引导都有紧密 的联系。良好的卫生文化环境有利于增强人们 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 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 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卫生文化体现着一种新型的卫生管理 模式
卫生文化是在社会文化和现代意识下形成 的具有卫生行业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对卫生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导向、激励、凝聚、规范 等方面的作用。从管理学角度讲,它又是一种 新型的管理方式,它强调用文化的特点和规律 进行卫生管理。具体表现在它与传统的卫生管 理中的“物本”管理相对,强调卫生文化的本 质特征———以人为本。在管理中,以人为目的 和中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创 造性和积极性,只有从这个本质特征出发,才 能改变当前卫生领域的唯技术主义现象。
途径
1.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力度
目前,健康教育已逐步形成完整的科学体 系,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均获得了蓬勃发 展,健康教育与促进的研究领域已超越医学卫 生的范畴,涉及社会学及众多的学科领域。根 据 #$%关于健康的“三维”定义,我们也必 须应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解决健康问题。 健康教育正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 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 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健康 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 质量。
2.加强医学人文科学的教育
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来,一直十分重视专业教育,高等医学教育也不例 外,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课时分配来看,医 学科技素质教育的地位和比例一直占绝对优 势,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这与世界 上的一些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英国 从1978年开始,就已把心理学、社会学、社 会医学、行为医学等学科列为医学院必修课 程。美国的医学生在学医前就已广泛修过人文 社会科学并取得学士学位。我国在教育思想、课程 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设施方面,都存在 着与现代医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片面重视 医学科技素质教育,必然导致我国医学生的医 学人文素质相对薄弱,走上工作岗位后,片面 追求技术医学,也就在所难免。这对于医学的 健康发展弊多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