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心理测评技术在高校教师招聘中的应用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4-26 08:44
     1 引言
      兴趣是影响职业生涯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所从事的职业有较高 的兴趣的从业者一般将在职业生涯中有良好的表现,从某些角度来看, 将会影响到一个人对于其所从事职业的适应程度和今后的发展和成就。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当中,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已经在多个领域内得到了 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受到了心理学家和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广泛认 可。本文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评价量表,辅以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职 院校 135 名新进青年教师进行了职业兴趣测评,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 验结果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能够科学指导今后教师招聘 工作的理论依据,为今后的青年教师招聘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心 理学技术在青年教师招聘工作中的应用。
     2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应用回顾
     2.1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的发展
     1915 年,由梅耶尔编制的全球首份职业兴趣测量问卷进入了人们 的视线。从此之后,对于职业兴趣的测量成为了许多职业心理学研究人 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著名的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亨利·霍兰德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人业互择理论”,首创性的认为从业 者的职业兴趣类型可以分为六种。在将职业兴趣分类的想法的基础上, Holland 教授编制了最初的 Holland 职业兴趣测量量表,以此来测量不 同职业的从业者的职业爱好。初始的 Holland 职业兴趣测量量表是一份 调查问卷,这份调查问卷由 160 个职业的职业名称所组成,这份最初的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问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但也存在较大的缺陷。 首先,六个维度的项目是被随机设置的,并没有相同的数量;第二,量 表中使用的职业名称没有和职业辞典中相匹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霍 兰德教授发现了这些缺陷,并在原始的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 SDS。SDS 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是参加测试的被试列出心目中想要的职业选择;接 下来是关于留个职业兴趣类型的相等数目的题目;接下来的的第三部分 是在六种职业类型中得分最高的三种组成“三字母职业码”;最后的第 四部分是被试根据前三部分获得的职业码来在职业表中选择相应的职 业。
      2.2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在国外的应用
      自从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问世以来,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验 证。已经有数百篇的研究或者实验报告在支持其正确性。这些研究涵盖 了很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首先,Ahadi(1991)、Campbell & Holland(1972)、Hansen&Johansson(1972)、Prediger(1982)、 Davison & Dawis(1979) 等经过对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的应 用,研究了职业兴趣的内部构造;其次,Hanson&Prediger(1977)、 Prediger&Mau(1993)基于人业互择理论的模型改进了霍兰德职业兴趣 测试量表;再次,Conneran&Hartman(1993)通过在不同特征的的人群 中进行测试和调查,以此来验证霍兰德职业测试量表的正确性和普适性, 并对人业互择理论的模型结构进行了评价;最后,Blake&Sackett(1999)、 Boyd&Cramer(1995)等研究了霍兰德职业测试量表在跨文化的测试中 的适用性。
      2.3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在国内的应用
     我国职业学界对于职业兴趣领域的关注的起步于近几年,研究成果 较之西方国家学者尚显比较落后,关于职业兴趣领域的研究大致可以分 为三个阶段:量表的引进、量表的修订、量表的编制和应用等阶段。 龙立荣(1991)的研究引进了斯特朗所编制的职业爱好调查量表、 库德所编制的职业兴趣测量量表、以及改进之后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 量表。时勘(1993)对改进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及其应用的范围 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龙立荣(1996)再次修订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 表,这次修订之后使得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真正能够符合中国的国 情,实验的结果达到了心理学统计学的建议标准,能够为实践工作提供 必要的指导。方俐洛(1996)在 Holland 教授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其量表 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改进,按照中国具体的职业分类情况和相关的属 性,编制了霍兰德中国职业兴趣量表。刘少文、龚耀先也以 Holland 教 授的人业互择理论为基础和框架,从职业,业余娱乐活动、日常工作任 务和自我认知评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职业活动与自我评价方面 得到了霍兰德六因素结构、苏永华用修订的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测量成 人与中学生的兴趣,结果发现 : 成人与中学生的职业兴趣类型存在显著 差异,且其职业兴趣类型在工作前后有很大不同。 总结前人的研究,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在中国发展已经日趋成熟, 在教育、培训、人事等领域有了较广泛的应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文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来自某高职院校的新进青年教师 135 名。全 部被试将被分为三个组别,分别是行政组、教师组和辅导员组。其中男 教师共计 38 人,女教师共计 97 人,全部被试的年龄范围为(21,36)岁。 本文的研究采用了经过改进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量表,并且辅 以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对新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兴趣和心理健康状态的测 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问卷有 6 种基本独立的职业兴趣类型。 Holland 职业兴趣测量量表的六种职业兴趣类型分别是:企业类兴趣 (E)、调研类兴趣(I)、社会类兴趣(S)、常规类兴趣(C)、艺术 类兴趣(A)、实际类兴趣(R)。症状自评量表的所有 90 个项目将会 被分为 10 大类: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抑郁、恐怖、 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和其他。两问卷和测试对不同的职业兴趣类型进 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从而可以全面的、清晰的分析新进青年教师的职业 兴趣类型和心理健康状态,从而对今后的青年教师招聘工作提供了科学 的指导和现实的依据。
       3.2 研究方法 本文所进行的两项心理学实验均采用多人同时做答的测试方法,严 格执行问卷的导语要求。在进行正式的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工作人员要 向被试宣读测试的实际要求并且演示答题方法,以确保测试能够顺利的 进行。本文在收集获得原始数据之后将进行心理学统计学处理,过程中 使用了 SPSS17.0 软件。首先,本文对所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了描述统 计分析;进而,针对两个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以此证明本实验的可 信性和有效性;最后,本文针对数据进行了 T 检验,以此判断被试的职 业兴趣和心理健康状态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4 结果
      4.1 原始数据的描述统计
      青年教师的职业兴趣更加偏向于社会型(S),其平均得分 为六种职业类型中最高,36.53 分。得分最低的职业兴趣类型是实际型 (R),平均得分为 21.47 分。青年教师更加喜爱能够与人交往的工作, 喜欢从事启发、培训等类别的事物;青年教师对具体的操作性事物没有 表现出兴趣。这种测试结果符合实际中的观念和信念,符合教师应有的 职业兴趣。
      对于所 有的 10 个分量表来说,得分超过 2 分将会被认为是不处于正常的情况 之下,认为被试在该分量表示的项目下有所描述的症状。根据这种原则, 135 名被试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总体上处于良好的状态下,量表各 个维度的所有类别的平均得分均小于 1.5,表示 135 名青年教师自认为 没有出现量表所描述的症状。
      4.2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一般情况下,KMO 统计量大于 0.7,同时需要 Bartlett 球形度检验 的信号值小于 0.05,人们认为量表具备较高的有效性。KMO 统计量是 0.797,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的信号值为 0.000,可以认为该量表具备 较高的有效性,结果可以被接受并采纳。
      4.3 青年教师职业兴趣和心理健康状态的差异性检验 在各个职业兴趣类型中男教师均获得比女教师更高的平均得分,也 就是在各种职业类型上男教师要保持着较女教师更高的兴趣。 在职业兴趣类型的实际型(R)和调研型两个维度上方差不相等, 其余维度上方差是相等的。在实际型(R)和调研型(I)两个维度上男 教师和女教师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及男教师保持着较高的兴趣。剩余 的各个维度的职业兴趣类型中,男教师和女教师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 异,样本均值的不同可能是来自于抽样的误差。 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维度男教师表现出 较高的得分。在躯体化和敌对等维度男女教师的得分表现为相等,在其余的维度上女教师的得分较高。性别对青年男女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的差 异性检验结果。由上表的结果我们看出,样本在量表的所有维度上均满 足方差齐性假设,且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即男女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 态基本相同,均处在健康的范围内。
     5 讨论
      本研究所针对的具体问题是对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的测评,没有包含 主管情感因素和个人对人才的看法,较好的避免了对人才的错误评价问 题。建立了科学客观的青年教师人才评价体系,为未来的青年教师招聘 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高职院校选拔德才兼备,心理素质优秀的高 素质人才提供科学指导。对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招聘工作和评优评先等 活动有较为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总结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将心理测评技术应用至青年教师的 招聘工作当中,来提高人才选拔效率,提升选拔人才方法的客观性,较 好的回避了对于青年人才的误判问题。并且,针对不同的职业兴趣类型 来分配岗位能够更好的发挥青年教师的特长和潜力,使得教学和行政工 作能够更加高效的向前推进,使得高职院校的稳步向前有了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