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5-15 14:01
      有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出现,并 且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辛自强、张梅、何琳的研究,对 1986 至 2010 年间 237 项采用90 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研究 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来考察这些研究所测心理问 题的 9 个因子得分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得出“: (1)各因子均值 与年代之间均呈负相关,其中偏执、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因 子变化较明显,这说明 25 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减少, 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逐步提高。(2)25 年来大学生 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大学一年级以上的学生 上,而且重点大学学生(较之非重点大学)、城市生源学生(较 之农村)、男生(较之女生)的心理健康改善更快。”[1] 梁晓,郭孝 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从个人、 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进行探讨,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压力调节模式”和“三级预 防模式”两个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效果的方法,最后 从两个层面:个体和学校,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大学生心理健 康的有效策略。[2] ;宋大力,袁红波[3] 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 自然实验,对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关 系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对 16 名有改善人际关系愿 望的大学生进行为期 2 个月,共 10 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 预”,探讨了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 康水平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显示:被试在人际关系方面 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症状自评量表上在抑郁和敌对因子方 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 异。最终得出在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方面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是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李波[4] 针对学 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探讨心理活动课的意义与原则, 他在实际教学当中,通过自行设计的心理活动课程来探索心 理活动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效果,为创造性地开展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经验和方法。夏兰芹[5] 对心理健康教育 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她认为“心理健康 是形成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依据和前提,注重思想政治教 育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中的互补效应,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 康教育的契合点,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杨 琴,林静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研究》 研究中,认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的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不仅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途径,也是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一种有 效预警干预的方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如 何、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接受程度如何、能否培养出行 之有效的心理调适的能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能起到多大 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是否 合理。
       本研究在以往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基础上,探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如何?不 同种类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 响是否存在差异?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使用 SCL-90 对 300 名学生进行测量,最终选取 72 名 自评分数大于等于 180 分的学生(问题学生)作为被试。
     (二)研究工具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量表的信效度良好。
      (三)研究设计 研究主要采用前后侧的实验设计,将被试参加两种不同 种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前后的得分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心理 健康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活动是否有积极影响,以及不同 种类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问题学生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分为两类:针对性的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例如:拨打心理互助热线电话、到心理咨询中心寻 求帮助、参加心理社团等)和普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 如:浏览心理网站、阅读心理学书籍或报纸、收看心理健康电 视栏目等)。这样被试就会有三种情况:(1)只参加针对性活 动;(2)只参加普通性活动;(3)两种类型活动都参加。 (四)数据处理 研究通过 SPSS16.0 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由被试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前后的描述统计分析 表(表 1)可以看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后的得分均值为 162.5278,小于参加活动前的得分均值 210.8056。
     将被试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前后的得分进行配对 t 检验,结果见表 2:得出参加活动后得分与参加活动得分之 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0.001);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均值比较上,被试参加活 动后得分均值小于参加活动前得分均值,263.00<309.00,差 值为 46.00;进一步的配对 t 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参加活动后 得 分 与 被 试 参 加 活 动 前 得 分 之 间 差 异 非 常 显 著(P=.000<0.001);这表明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被试的心理健 康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将参加两种不同种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被试的得分, 进行方差分析。为了避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从 72 名被试 中,选取了参加针对性活动 1 次以上,参加普通活动 1 次以 上的被试,最终瞅瞅去除 49 人。将 49 人的得分进行方差分 析,结果见表 3: 
      可以看出,只参加针对性活动、只参加普通性活动、两种 活动都参加对应的 P 值分别为:0.358、0.604 和 0.099,都大 于 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改善程 度并不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种类的影响。
      三、总结
      以上结果表明:(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问题学生心理 健康的改善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2)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改 善程度并不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种类的影响。
      四、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建议高校应该在大学校园积极推广 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尤其是针对问题学生而言, 更应该鼓励他们参加这类活动,这对于改善问题学生的心理 健康,帮助学生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保持一 颗积极向上的心态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