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6-22 16:22
     一、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教育是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的 一种教育。大学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 育,不仅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校培 养身心健康、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现阶段,社 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有专业的学识水平和道德 水准,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积极应对各种 困难和妥善处理各项事宜。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应 实施素质教育,其中心理素质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 要内容,因此,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时,应注重学生的 心理素质教育。
   (二)促进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每个人正常学习、工作、生 活的重要基础。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现代 化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理性 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但处于高校的大学生,其身心还处 于发展阶段,即生理基本成熟,心理上还未真正成熟,尤 其是心理方面,常常会有各种矛盾或者冲突的发生,比如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智与情绪的冲突等。在社会多元价 值观和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 一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 的心理,加剧了大学生的心理冲突,使得大学生产生一种 混乱、疑虑的心理状态,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难以 抉择。如果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没有得到有效地疏导,很可 能会形成心理问题,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受家长过度保 护、生活经历匮乏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的心理脆弱、 意志力薄弱,在进入大学后,难以承受学习、交友等方面 出现的小困难、小挫折,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问题,出现退 学的现象,严重的话可能会出现自杀。因此,为了避免上 述情况的发生,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使他们的心 理素质提高,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 节、自我疏导、正确抉择,从而能够愉快顺利地渡过大学 生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的 健康成长,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要求 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一直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的重要内容,但随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对学生 全面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 的教育、提升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事实上,很多高校已经在不 断改革和创新自身的德育工作,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 时,加设心理教育课,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就大学的德育工作来说,其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 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四部分。四种教育的任务分别 为:政治教育是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思想教育是 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道德教育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 德品质;心理教育是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四种教育的 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心理教育最为重要,其他三种教 育是在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而进行的,因为心理活动是 人各种精神活动的基础。可见,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 心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要求,同时也是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领域。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环境不适应、生活难自理 生活不适应的问题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由于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成 长经历等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进入大学后,他们需要 调整适应新的学校环境、新的同学关系等。受生活环境 改变的影响,一般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开始都是不适应 的,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需要还 长的适应时间。
   (二)教育背景不统一、学习方法和方式难适应 大学的教育方式与高中的教育方式不同,相应的大学 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改变。在大学学习中学生可自由支配 的时间较多,因此大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具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制能力等。此外,由于大学学习内 容具有范围广、内容多的特点,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 学习专业的技能,因此如何合理地分配、有效地利用自己 的学习时间是大学生焦虑的问题。
   (三)交往能力欠缺、人际关系差 因高中教育是应试教育,大部分学生比较封闭,在人 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面临 着如何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如何结交新朋友,如何与同学 友好相处等问题。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待人接物的方 式不同,再加上心理上的封闭、敏感等,使得大学生的人 际交往常常面临很多困难和心理上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性格难调整、情绪难自控 一个人的性格好坏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性格障碍是比 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该障碍的形成与其生活环境、成长经 历有关。就性格障碍来说,其主要表现为自卑、猜疑、孤 僻、偏激、怯懦等等。比如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力比别人 差,或者认为自己相貌不如别人等,因性格问题产生不好的 情绪,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周围人带来了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的条件下,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已经在部分高校开设。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 还属于初级阶段,在心里健康体系、专业教师、专业教学 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 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明 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相结合,或者与专业课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其 二,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即设 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健康辅导机构,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 压力,比如帮助新生缓解新环境适应方面的压力,帮助应 届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等等。总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增强 学生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的良好人格 高校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格,为其未来长远发 展奠定基础。要想培养良好的人格,则应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一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即帮助学生 认识自己的情况,正视自己的情况,积极地面对遇到的挫 折,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困难,将挫折转化为人生 前进的动力;二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人生态 度,与周围人友好相处,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三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 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 力,使其能够融入集体、适应社会。       (三)营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心理健 康的发展,因此,高校周围的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重 要。高校应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给大学生提供一 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
    四、大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自我心理锻炼法 1.自我强化法 自我心理教育的核心就是自我强化法,在不断强化自我 心理目标的条件下,找到自身的努力方向。就自我目标而言, 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我目标,同时还满足两 个条件:一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够实现目标;二是需要通 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为了实现自我目标,需要采取科 学有效地方法,例如对于心理素质不高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应 根据自己的心理素质情况,制定阶段性的目标,通过不断地努 力,分阶段地实现目标,最终完成自我目标。 2.自我调节法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所处的环境都是不熟悉 的、新的,为了对新环境尽快适应,大学生应学会自我调 节,即采取一些措施或手段来调节自身的情绪和调整自身 的行为。比如大学生可以从参加社团活动、某项校园活动 等来熟悉校园环境,适应与周围人的相处模式,从而调整 自身的情绪,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而失去学习和生活的兴 趣和信息。通过有效地自我调节,可以帮助大学生处理各 种问题和克服困难,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3.自我激励法 所谓的自我激励法,是指大学生应经常鼓励自己,使 自身保持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自我激励法是肯 定自我、增强动力的重要措施,通过自我激励法,能够不 断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激发自身的激情,在 自我认可的环境下,增强自己的动力和自信息,促进其努 力去完成一项事情或者任务,最终获得良好的结果。
     (二)加强自我心理意识训练 就自我心理意识训练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 容:自我观察、自我思考、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等。自 我心理意识训练是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增强自身心理问题 反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该训练方式的基础上,可以让大 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做 出相应的心理调整,从而保障自身身心的健康。另外,通 过自我心理意识训练,让学生能够较短时间内意识到自身 的心理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 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自身心态的调整。
    (三)自我积极暗示 人受神经系统的指挥来完成相关指令或行为,当神经 系统给大脑发出积极的命令,人会按照积极的状态去执行 相关的指令;如果发出消极的命令,人就会按照消极的状 态来做出相关行为。因此,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可以通过自我积极暗示,让自己长期处于积极的状态中, 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积极面对各种困难,激发自身 的斗志,最终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 十分重要的,心理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 长,因此,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 人格,营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