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青年医生心理环境调查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7-23 17:16
          心理环境是德国心理学家的一个概念,是指人 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即对人 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 救死扶伤的光环之下,医生同样是职场人,而医 院也是职场。2012年7月,福州一家三甲医院35岁的 急诊外科医生突发心脏病死亡,持续的高强度紧张 工作和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被认为是主因。高强 度、持续紧张、工作时间长是很多人认为医生是高危 职业之一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近几年不断出现的 伤医案件,也让很多医生对执业环境的担心程度不 断增加。心理环境是医生工作环境的一种心理反映, 一般来说工作环境的优劣会对工作效果产生不小的 影响。因此,本刊与丁香园网站联合进行了一项关于 目前临床医生的心理环境及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
          青年医生心理压力大
     本次调查参与者约为1160人,超过六成的受访 者年龄在25~34岁之间,即为青年医生。其 中,男性占63.3%,女性占36.7%。受访者的职称大多 为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占38.9%,主治医 师占34.2%,副主任医师为16.7%,主任医师为4.7% 。 多数受访医生认为自身心理压力较大:有67.8% 的医生认为自己心理压力较大,但在可承受范围内; 19.9%的认为心理压力过大,难以承受;12.1%认为 自己心理压力很小,可以良好调节。其中值得注意的 是,有近两成受访者认为难以承受目前的心理压力 而对于“身边是否有因压力退出医师队伍的人”问题的结果让人有些吃惊:72.8%的受访者身边有因压力退出 医师队伍的同事;22.7%的表示“听说过,但身边没有”
     多重心理压力来源
        在心理压力来源方面,有33.3%的受访者选择“工作 量大”;26.4%的认为是“医患纠纷”;18.0%的选择“工资 低”;14.2%的选择了“社会理解程度低”。在其他选项中, “科研压力大、单位要求高、需要考核内容多、晋级困难、 同事关系不好相处”是排列靠前的选项。 面对一系列的心理压力,医师们的主要调控方式是自我 调控——有超过六成的选择自我调控。有二成多的选择向家 人或朋友倾诉,而很少有人选择向同事或上级管理者倾诉, 只有3.3%,有11.9%的受访者认为自身的心理压力很难调控 (如图5)。 在建设良好心理环境,减少临床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方 面,大多数医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应该依靠政府出台相关措 施,医院管理者则位列第二:有69.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从 国家政策、制度设计方面出台保障措施”;16.5%的选择了 “医院管理者重视并采取措施”;7.2%的选择“自我调控”; 6.6%的选择了“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并采取措施”。
     应主动让社会了解医生
        随着各类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医生与社 会的沟通方式也越来越多。75.3%的受访者认为,应采取多 种方式,例如电视媒体、社交网络等,主动让社会了解医生群 体。仅有5.6%的受访者选择了“反对”(如图6)。 对于自身心理素质的评价,冷静、有同理心、责任心强、 语言沟通能力高、临床经验丰富等是受访者认为心理素质优 秀的医生最应该具备的几种素质。此外,为了构建医生的良 好心理环境,不少受访者对医院也提出了建议:希望医院建 立有效业余活动和运动场所(包括泳池、网球等场所),延长 开放时间从而能够让忙完工作的医生有地方放松;医院应该 加强对医生队伍的心理培训与疏导,多从医生的处境和疾病 本身的诊疗立场考虑问题;医院应尽量保障正常休息时间, 多关心基层医生;让医生少做些无关的文字书写和表面工 作,实实在在减轻医师的负担;医院应按原则办事,保护医 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