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家庭环境影响因素调查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19-09-12 10:13
 
       家庭环境是影响个体性格、心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校外青少年作为青少年人群中特定的一部分,在心理发育尚未 成熟时,较早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缺乏对不良行为和诱惑的 鉴别抵抗能力。因此,家庭环境对他们影响尤为重要。本研究 对某县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家庭环境因素进行了调査,为今 后在该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兔 白银市某县校外青少年,发放问卷120份,回 收有效问卷109份,有效回收率为90.83%;在109例中,男性 100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11.11:1;年龄最小15岁,最大25 岁,平均19.50 ±2.09岁;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占56.20%,其次 为初中占30.58%,高中或中专占6.61%,文盲占6.61%O选取某 专科学校学生119名为对照组,男性74名,女45名;年龄最小 15岁,最大24岁,平均19.71 ± 1.67岁。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专题调查问卷,调査员经统一培 训,调査前先向调査对象说明目的,承诺严格保密,以取得对 方的配合。调査对象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自填家庭环境 量表(FES-CV)。问卷内容包括调査对象的一般情况,如性 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及家庭收入状况等。
1.3资料处理 调查资料经审核和整理后,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资料录入,采用t、W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表1)
1校外青少年与对照组家庭环境特征的比较
因素 校外青少年 X±SD (N = 109) 对照组
X土SD (N = 119)
校外青少年与 中国常模比较 t(i
亲密度 4.87±1.00 7.24±1.28 -15.62b
情感表达 4.84±1.42 4.99±1.31 -0.86
矛盾性 3.06±1.54 2.89 ±1.55 0.83
独立性 5.06±1.13 4.30 ±1.23 4.87b
成功性 4.79±1.24 4.79±1.09 0.00
知识性 4.66±1.32 4.45±1.43 1.15
娱乐性 3.49±1.44 4.04±1.60 -2.73a
道德宗教观 6.47±1.36 6.03 ±1.48 2.3V
组织性 5.42±1.25 5.81±1.18 -2.42a
控制性 4.08±1.61 4.18±1.44 -0.49
 
 
注:a:P<0.05,b:P< 0.001
2结果
2-1家庭环境类型比校
根据家庭环境量表的中国常模,将家 庭环境量表的10个因素中得分大于均数的定义为高分组,得分小 于均数的定义为低分组。结果表明:校外青少年在亲密度方面低分 组所占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M.41,P<0.05),而独立性高分 组所占的比率高于对照
 ffl(x2=10.91,P<0.05)o
2.2 失学原因及基本情况
校外青少年离开学校的时间:1 年以内者占28.10%, 1-2年者占22.31 %,2-3年者占17.36%, 3年以上占32.23%。未上学主要原因:本人不想继续上学者占52.07%,因学习成绩差初中毕业后没有上学者占27.30%,为家庭分担劳动者占7.44%,经济困难者占7.44%,其他占5.79%。目前主要经济来源:外出打工占67.76%,务农占 12.40%,经商占5.78%,靠父母供给占6.61%,其他占4.13%。
3讨论
校外青少年是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他们生活水平较差,就业 层次普遍低,缺少社会网络的支持和社会资源,因被社会严重边缘 化而形成并依赖自己较封闭的小圈子。相比在校学生,校外青少年 在经济、文化、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具有多重脆弱性,他们的价值观、 世界观、道德观念正处于形成阶段,因此,对他们家庭环境因素进 行研究,探索通过家庭对其实施教育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家庭的物质环境,情绪气氛、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结构等 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个性形成产生影响。反映良好家庭结构 的因素如:亲密度、娱乐性、组织性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可 得出校外青少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与 参与社交娱乐活动的程度比较低,而自尊、自信、自主程度比 校内学生的高。独立性、道德宗教观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 于校外青少年外出打工所占比例高(67.76%),接触社会也比 较早,可利用的信息和交往对象得以扩大,产生文化的认同和 适应,而在校生交往范围比较窄,以家庭和学校为主。
调查校外青少年年龄与对照组间没有明显差别(t=1.34, p >0.05)o校外青少年离开学校不足1年者占28.10%,1-2年 者占38.66%,3年及以上者占32.23%。由于学习不好而导致的 厌学情绪是造成青少年辍学的重要原因明调查结果显示,有超 过半数的校外青少年未达到初中文化程度,辍学主要原因为学 习成绩差不想继续上学,而因家庭劳动力负担重和经济困难辍 学者只占有很小的比例,明显区别于刘文利等国对贫困地区农村 校外青少年辍学原因的调査结果。
校外青少年缺少知识、信息、技能、服务和社会支持,而我 们对校外青少年的研究严重不足,因而也没有相应的政策对 校外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作为接触最为密切的家庭 和家庭成员应该给予校外青少年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