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特定学生群体“心理贫困"特征与 心理扶贫办法
特定人群心理研究 2020-09-01 09:03
         近年来,高校在着力解决贫困生经济问 题的时候,大多忽视了贫困大学生的另一个 贫困——心理贫困,即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 致的贫困大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 面变化。心理贫困虽普遍存在,却又极其隐 蔽。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高校生 活的稳定和谐,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一、特定学生群体“心理贫 困"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资助体系的不完善 提到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往往容易 忽视深层的社会原因,比如我国的经济资助 系统尚不完善。客观来讲,近年来资助系统 虽已普遍资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但体系 内仍有许多疏忽和漏洞不可否认、不容 忽视‘1。。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 培养至关重要。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 国中小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忽略学生的 心理健康,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重要 因素。由于心理问题的隐蔽性,高校教育虽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但没有把它作为重点工 作来落实,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 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家庭——不适当教育的长期影响 不适当的教育态度和教养方式造成贫困 大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由于贫困生家庭的家 长一般受教育程度不高,多倾向于简单、粗暴 的传统教养方式,因此使子女形成敏感偏执、 焦虑易怒、自卑抑郁、多疑敌对等不健康的品 质,造成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困难。家庭环境、 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怛。
     二、普通高等学校特定学生群体“心理贫困"的特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因人而异、各 有特征。笔者通过实际调查,结合多年学生 工作实践发现:高校贫困生可通过助学金、助 学贷款、奖学金等多种途径获得资助,这鼓励 贫困大学生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学习,积 极进取。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贫困生消极被 动,不思进取,在心理方面体现出相应问题。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些贫困生的心理特 征进行分析整合,力求从中发现规律,找寻解 决之道。     
      (一)求学目的 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求学目的是积极 健康、务实向上的,他们或为了提高自身能力 水平,或为了掌握专业技能,或为了顺利就 业,或为了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其入学动机 离不开知识、修养、就业、感恩。
       (二)专业与愿望 调查发现,与预期相比,贫困生的专业满 意度较低,其大部分填报的不是第一志愿,有 的经过初期学习后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专 业,更有甚者对所学专业存在厌恶、不满情 绪。由此看出,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 大差距,部分贫困生入学愿景得不到满 足——失望大于希望,因此导致思想情绪上 的消极懈怠。
       (三)身心健康状况调查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未来感到害怕 迷茫,患得患失,只有少数学生心理处于健康 状态。总体说来,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会有 心理贫困状况。
     将心理特征与学生综合表现相结合,可 以将贫困生分成两大类:身贫心不贫;身贫心 也贫。第一大类表现为;活泼开朗,人缘好受 欢迎,基本不受家庭经济因素影响。这类学 生不管学习成绩优劣,心态一直积极向上,勇于拼搏,改变现状,身心健康。第二大类表现为;孤僻、自卑、懦弱、多疑。这类学生消极、悲观,不敢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身心不够 健全。
三、贫困生心理类型分析
根据上述调查可以将贫困生分为4种类 型:自强不息型、甘于平凡型、自甘平庸型和 心理障碍型。
(一)自强不息型:学生A是这个类型的 典型代表。该生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唯一 的性格弱点就是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行事 过于拘谨,容易动怒。该生成绩始终名列前 茅,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掌握各种技能技 巧,由于各方面全面发展,该生在毕业之际就 被合适的工作单位录用。
1.性格特点:积极、乐观、真诚、友善。该 生平时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大一顺利通过英 语四级,大二通过计算机二级、英语专业四 级,大学四年里多次获得各项荣誉。平时学 习积极主动,并能够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 生活中他吃苦耐劳,待人友好,严于律己,宽 以待人,从未做过任何违章违纪之事。
2.心理特质:坚强、孝顺、诚信、乐观。在 大学四年他兢兢业业,对待生活学习毫不松 懈。他善于制定阶段性目标,做好职业生涯 规划,能够踏实勇敢的为之奋斗,最后成功实 现理想。不可否认,强大的行动力,坚强的意 志,积极进取的心态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也 为他赢得令人满意的工作。 (二)甘于平凡型:以学生B为例,该生 年幼丧母,家庭条件艰苦,平时勤俭节约,为 贴补家用,平时通过勤工助学赚取生活费。
1.性格特点:真诚、友善、平稳、礼貌。该 类型的学生待人温和,没有攻击性,在学习生 活中能够遵章守纪,对未来前途也没有强烈 的进取意识,属于比较被动的学生。这样的 性格导致他在学习、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平平,处于中等水平。对待校园活动,他并不会主 动积极参与,但对于班级事务也不会冷漠对 待,对于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愿意为之,有一定 的奉献精神。毕业之后,也能够找到相对满 意的工作。
2.心理特质:父母期望过高、认为自己的 家庭是不幸的、情绪起伏较大、缺乏耐心,但 人缘好,受欢迎。这类学生由于从小缺乏父 亲或母亲的关爱,内心承受能力较差,对待事 物缺乏主见,心态不够阳光。
(三)自甘平庸型:以学生C为例。该生 生活中有铺张浪费,喜爱名牌奢侈炫耀的行 为,也有过兼职工作的经历。
1.性格特点:内向,懒散,时间、纪律观念 淡薄,不易沟通,学习态度差,工作不负责,奉 行及时行乐。
2.心理特质:身体健康,充满活力,但缺 乏自信,平时不够努力却又很在乎别人的评 价,遇到心理落差较大的事物时常常会充满 叛逆,难以管理,可以和同学良好沟通,却时 常反抗老师。能够勉强毕业,谋求相应工作。
(四)心理障碍型:学生D是这个类型的 典型代表。该生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1.性格特点:内向、孤僻、懦弱。这种心 理疾病潜伏期长,危害性较大。主要表现为 害怕与人交往,在人多的时候感到不自在,存 在感低,甚至紧张出冷汗。在学校心理咨询 的心理老师及班级辅导员的帮助下,能够克 服心理障碍,最后Jib页N签约。
2.心理特质:不时出现厌食、恶心、腹痛、 腹泻、便秘、失眠、头痛、胸闷等生理问题。生 活中遇事总是满腹牢骚与不满,易动怒,过分 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对前途发展悲观、不自 信,导致情绪不稳定;对待事物胆小、怯懦、爱 操心;疑心重,既怀疑别人又依赖别人。学校 师生对其进行的心理帮扶是避免其爆发心理 疾病的必要条件¨o。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各年 级贫困生中抽取了60名学生合成贫困生组,其中男生13人,女生47人;农村学生54人, 城镇学生6人。此外,又从各系抽取了5个 班除贫困生外的70名学生组成非贫困生组, 其中男生15人,女生55人,农村学生28人, 城镇学生42人。将两组进行比较,选用了5 种心理测试量表:(1)症状自评量表(SCL一 90);(2)生活事件量表(LES);(3)康奈尔健 康问卷(CMI);(4)焦虑自评量表(SAS); (5)抑郁自评量表(SDS)。本次测试在学校 心理咨询老师帮助下顺利完成。结果显示, 自强不息型约占28%,甘于平凡型约占 57%,自甘平庸型占15%。 措施
四、实施心理援助的具体 心理援助是伴随贫困生成长发展的很重 要的一方面,其包括心理自助、心理他助和心 理互助三方面卜o。这三个方面相互独立又 相互依存。 很少有贫困生愿意主动与老师沟通,获 得心灵上的慰藉。我们应尽快采取措施,改 善贫困生的某些不良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帮 助:
第一,通过讲座形式,激发心理自助。心 理健康讲座能够帮助贫困生改变消极的生活 态度,认识自身的心理问题,并通过自我提 醒,推动自我心理的健康发展;
第二,通过心 理咨询,促进心理他助。心理咨询是学生解 决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给学生心理慰藉和 启发,让学生在发现心理问题后得到良好引 导,纠正错误观念,树立良好心态;
第三,成立 互助小组,进行心理互助。班级学生处于同 一年龄层,有共同话题,更容易敞开心扉,解 决生活中的难题、心理上的困扰;
第四,组织 志愿服务队,带领贫困生志愿服务队走出校 园,接受锻炼,使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树立自 豪感、成就感,让他们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学 会自强、感恩;
第五,设立特定基金会,实施贫 困生心理帮扶。对特困学生定期进行沟通交流,避免陷入尴尬、自卑的境地;
第六,学生工 作者耐心帮扶,悉心指导。学校的学生工作 者要经常与贫困生交流,了解他们内心想法, 帮助他们解决内心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 的三观,在沟通与交流中及时帮扶,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第七,创设心理预警机制并认 真贯彻落实。学校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并将其落实到位,避免形式主义、虚无主义。
心理扶贫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自信教育。贫困生长期处于经济贫困, 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心理帮扶要注重学生 的自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
第二,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规划目标,引 导学生在规划中一点一滴地成长进步,寻找 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能力教育。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知识为技能;第四,社会教育。帮助贫困学 子融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自立 自强,通过兼职工作锻炼能力。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心理扶贫也要因 人而异。对于不同心理类型的贫困学生,学 生工作者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实行帮扶。 比如,对于自强不息类型的学生,鼓励其根据 自身特长与能力,积极担任班干、参加学生会 和各级校园组织,在不影响公平的前提下,给 予其展现自我的平台;对于甘于平凡类型的学生,应多与其交流,加强志向教育,鼓励学 生创先争优,赢得荣誉、提升自我;对于自甘 平庸类型的学生,应该积极引导鼓励,使其成 为品学兼优的合格大学生,等等。 综上所述,心理扶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趋势,是高校发展的又一着眼点。贫困生不 仅在经济方面需要关注,其内心世界更渴望 得到关心和帮助。因此,落实帮扶,解决贫困 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每一位高 校学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J。高等教 育也应该以人为本,将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 和心理问题的两项工作同时进行,促进贫困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