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关于青少年心理智慧教育的思考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0-10-30 15:22
         在重视青少年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有必要 更加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针对性地加以引 导和调整, 从而有效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 长。
            一、青少年心理智慧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自身的发育阶段、 家庭 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首先,青少年处于发育成长期,对自然、社会 的认识能力十分有限, 对压力和外界影响的承受 能力也非常有限,特点是接受新鲜事物快,情绪不 稳定,想法多变,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其次,现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技术进步、 产业更新和对外开放正在快速发展,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的成长影响不 断加深, 社会的竞争压力正在向家庭、 学校传 递,最终必然都会传递到青少年身上。 家长们不 断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 社会上各类补课班、学 习班大行其道。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不断采取禁 止乱办班、乱补课的多种治理措施,并在招生考 试、课外活动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减轻学 生的课业负担,但现在小学阶段的课程种类仍有 17 科,即使多数学科不留家庭作业,要完成好这 些学科的学习任务仍然是不小的压力。 再加上 家长要求孩子业余时间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 学生的课余自由时间就少得可怜, 其心理负担 可想而知。
                   再次,由于各种知识、技能的多目标性也增加 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当一个人什么都要学,而且家 长、学校的期望值很高时,越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越 是心理负担沉重。 近年来,媒体不断爆出一些名牌 大学的学生出现严重的犯罪,例子虽然是个案,但 是从思想意识和心理学层面分析, 与他们长期承 受较大的学业、家庭及社会压力不无关系。 可见, 青少年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势必会造 成思想和意识上的扭曲, 而错位的心理和人格必 然会造成行为的不良后果, 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 度重视。
                 客观分析青少年成长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有 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减轻学生过重的 心理负担,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也有助于简 化目标任务,推动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使学生能 够有能力处理好个人成长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在成长中达到心理平衡, 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 健康成长。
                  二、 青少年心理智慧教育的实用 价值
                  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 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 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 包括遗传智慧 与获得智慧、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直观与思维、 意向与认识、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感、智力与非 智力、显意识与潜意识、智慧与智慧潜能等众多要 素。 智慧可以让人深刻地理解人、事、物,从根本上 提高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是中国传统文 化中最核心的内容。
              综合心理学对智慧的探索, 可以将智慧看作 是人的一种高水平、综合性的能力系统。 智慧由相 互关联的两部分构成,即“智慧思考”与“智慧做 事”。 前者反映的是智慧的认知特征,后者反映的 是智慧的价值特征。“智慧思考”关注理解、应用、 分析、综合与评价能力;“智慧做事”关注价值评价 与价值判断能力。 因此,心理智慧是解决人的心理 问题、促进人的心理成长的智慧,是人在解决人与 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 表现出来的心理调控的综合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引入心理智慧教育, 将在学 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理解、应 用、分析、综合与评价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自 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客观评价,促进学生对事物 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 也有助于指 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看待事物, 从而达到 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和平衡,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核 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他们的健康成长。 心理智慧教育并不是一门单独开设的学科, 而是与现有的义务教育内容相结合, 采用心理智 慧教育独有的分析和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训 练,促进学生心理调控能力的提高,因此不会增加 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
               三、 青少年心理智慧教育的内容 和方法
              心理智慧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以心理智慧进行 心理训练。“中国智慧,自成语境”,在语文教学实 践中, 心理智慧教育重点以中华成语的心理智慧训练来达成。 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刘晓 明的研究,心理智慧包括对待自己的智慧、对待他 人的智慧、 对待社会的智慧与对待自然的智慧四 大类。 心理智慧训练基本思路是:借助于成语故事, 以师生伴读的方式, 通过引领阅读对中国智慧进 行培养与训练。 培养和训练的重点不是成语的语 言功能和文学功能, 而是关注其心理功能与文化 功能,以成语为手段促进青少年智慧的发展。 心理智慧训练主要有六大步骤,即文以载道、 智慧领悟、观念探寻、价值澄清、利益综合和积极 行动。
            文以载道:向学生讲解成语故事,帮助学生理 解成语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
           智慧领悟: 由教师通过提问与启发引领学生 感受并领悟故事中所蕴含的心理智慧。
          观念探寻: 在帮助学生认识成语故事所蕴含 的心理智慧的基础上,结合故事内容,继续通过提 问探查学生对故事中的“主角”所持价值立场的认 识,进而了解学生所持价值立场。
           价值澄清: 引导学生懂得不同的价值立场和 不同价值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 进一步帮助学生 思考每一种价值立场的可能结果, 审慎地权衡各 种利益选择的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
           利益综合: 引导学生认识不论是从个人利益 出发、他人利益出发,还是从社会价值利益出发, 每一种价值立场都有利弊得失, 帮助学生权衡三 者间的共同利益,找到“共赢”的做法。
          积极行动:当找寻到以社会利益为核心、个人 利益与他人利益相平衡的共同利益时, 再通过提 问引导学生探讨这一共同利益的长期利益和短期 利益, 进一步将共同利益调整到社会主流价值观 之上, 完成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引领。
最 后,鼓励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共同利益予以行动。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步骤编写中华成语心 理智慧训练案例,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实际运用。 针 对不同的成语智慧内容, 厘清学生心理智慧的四 大类别,明确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使学生在对待 不同的事物时都能端正态度, 保持正确的方向和 心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