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浅析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0-03-09 08:42
       自古以来健康问题就是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 趋丰富和完善。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概念给出了一个 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 会适应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 作为 21 世纪的一代新人,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做人的 基本素质培养,不但具有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 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的基础。全 面发展的教育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 心理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 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我对中学生 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青少年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重大的 民族使命,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但我国青少年 心理健康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常常在新闻媒体报道中见到不该 发生的事情。在一份《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 每五个中学生便有一人曾经动过自杀的念头,有 6.5% 的中学生 甚至做过自杀计划。2010 年 9 月,两个初中生自杀身亡,一位是 山东省某中学初一 13 岁女生,因不符合学校短发令要求三次被 赶出校门后在家喝农药自杀,另一位是黑龙江省初二学生因未穿 校服说谎后被批评而跳楼身亡。2012 年 8 月 7 日,杭州一名 1 4 岁少年因为学习问题被母亲责备,从21层高楼跳楼自杀;同年 南京一名学习成绩优异、曾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奖赛二等 奖的 13 岁少女,在南京市一家招待所的客房服用剧毒农药自杀。 生命是一切美好与幸福的根基,生命如此宝贵,社会如此美好, 为何每年仍有许多人选择以非自然方式结束生命?在选择自杀的 人群中,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和“接班人”的中学生 占了相当比例。青少年学生自杀频发到底反映了什么问题呢?纵 观那一个个令人痛心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青少年心理健 康教育严重缺失,尤其是挫折教育亟待解决,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刻不容缓。
        二、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因素
      1. 家庭结构单一。近 30 多年来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家庭规模在不断的缩小,目前主要的家庭结构类型有:核 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单亲家庭,其中以核心家庭为主 流。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特点是人口少关系单一,所 以子女自然而然成为父母掌上明珠,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的 爱、姥姥姥爷的爱、叔叔阿姨的爱等使得独生子女不知天高地厚, 受不得半点委屈。这种没有竞争的爱容易使子女养成以自我为中 心的性格。再加上如果教育不当,极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不健康 心理。
      2. 家庭教育不当。很多父母从小娇生惯养子女,事事顺着子女, 吃的、穿的、用的全是名牌,认为这样就是爱子女的表现,在孩 子看来自己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不管提出什么要求父母都必须得 满足,这种现象致使“脆弱”成了很多孩子的“致命伤”,这些 孩子一旦长大进入学校或社会,由于缺少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经验, 真正遇到挫折便茫然不知所措,容易钻牛角尖,做出偏激或伤害 他人之事。我们随处可见,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小朋友活蹦乱跳 地走在前面,家长则背着承重的书包跟在后面的场景,让人感觉 十分心酸。试问父母大人,这么一点苦都不让吃,那稚嫩的肩膀 若干年以后又怎么能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
      (二)学校因素
       1.应试教育导向错误。应试教育在我国已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我国现行教育制 度就沿袭了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将考试成绩做为评判人才的唯 一标准,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化,选拔人才采用“以分取人”的理 念,这种思想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如今造成学校过于重视升学率, 再加上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的部份教师为了名誉,不惜牺牲青 少年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激烈的升学 竞争,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这种迫切的 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
       2. 学习负担过于繁重。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平时布 置大量作业,频繁的测验、考试,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经常处 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期的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 张,心情压抑。当他们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时,总是抱怨自己, 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许多青少年学生不堪课业重负被迫放 弃个人兴趣爱好和社会实践机会,由此便导致很多高分低能现象 出现。这种教育体制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不仅影响 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了他们个性、人格、心理的健康成长, 甚至国家的强盛发展也深受其害。
    (三)社会因素 如今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再加上社 会评价人的标准普遍重视文凭,我们现在的文凭,在当今社会关 系到很多方面,价值很高,可见人们对文凭的追求已达到非常激 烈的程度。一个青少年其他方面再好学习不好也会被人看不起。 不仅如此,在实际操作上,由于考试分数原因被无情淘汰出局的 不在少数,根本不问青少年的综合能力。这种做法,一方面逼迫 青少年服从于应试教育,另一方面使青少年学生对社会灰心失望 的同时会产生严重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不健康心理的出现。
     (四)自我因素 中学生大都正处于从儿童向成人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也是 人的意志品质形成和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 学生心里总是充满了很多矛盾,如富有理想,但在追求理想的过 程中往往容易脱离现实;朝气蓬勃勇于探索,但遇到挫折时容易 丢失自信悲观失望 ; 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观察处理问题时,容 易固执己见走向片面;渴望独立有“成人感”,但却又不能摆脱 各种依赖,难以完全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情感丰富热情高涨, 但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失去控制。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 特 • 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在这一时期如果 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就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一定的障 碍,有可能还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方面 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 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 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 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 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适当的时候制造一些逆境培养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坚强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 另外,还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而增进与父母 的感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学校方面 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那种“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学 习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分数也不是判断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 标准,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不能以学习成绩肯定全部,也不能以学习成绩否定全部。其次,学校还应该开设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室,使学生能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 一旦心理出现问题时能自己当自己的心理医生。
      (三)社会方面 我认为要使得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必不 可少的,而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传递正能量,我认为单单不 是学校的责任,全社会都有责任拥护正面的行为,打击不良风气。 学校和家长更要做到: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一个人的 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2.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家长应该 从正面告诉学生,学习只是我们生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全部,并 且告诉学生高分低能现像对社会的危害,由此使学生体会到全面 发展的重要性。
      (四)自我方面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广大青少年容 易出现挫折感、自卑感等诸多不健康的心理。要明确在青春期出 现这些心理变化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自己如何调节和正确处理, 如处理不当这些心理变化则会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我认为应该 从以下几点做起:1. 架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2. 要用理智指导自 己的情绪。3. 正确看待别人成绩。4. 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5. 建 立良好和同学关系。6. 培养健康的自信心。在生活中要培养积极 向上的乐观态度,要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综上所述,作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面对激烈的竞争,不 仅要有较高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 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而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 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 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 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