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
青少年心理方向
青少年心理问题结构式家庭治疗
青少年心理方向 2020-06-05 09:06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青少年健 全心理的基础。家庭成员间关系、行为、气氛和情感交流、文 化素质、生活习惯、思想理念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等,对青少年 的心理发育和成长有着潜移默化影响[1]。本研究通过个案 分析探讨结构式家庭治疗在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临床应用。
     1.1病史吴某,女,14岁,某市初中学生。因“说谎1年 余”,由父亲及继母亲陪来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 诊。据述来访者的父亲最近参加学校的家长会,才发现其将 考试成绩虚高汇报1年多。父亲认为亲生母亲没有监护好 女儿,要求接回自己家居住,但母亲和吴某均不答应。继母 担心吴某回到自己的家会打破原有平静的生活,又不好拒绝 丈夫的邀请,故提出其有心理问题要求来咨询。咨询师观察 与了解到吴某系足月顺产;3岁时因父亲有外遇,父母离异, 与父亲同住;4岁时父亲再婚;5岁时与母亲、外祖父、外祖母 一同居住至今;6岁时父亲与继母生有一女。性情内向、敏 感。初步评估为青少年行为问题,建议吴某亲生父母一起来 做家庭治疗。
    1.2治疗过程 每周1次家庭治疗,每次1小时,共3次。 第I次主要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咨询师观察到: 父亲一进门就主动要求女儿坐在咨询师边上,自己挨着坐在 她另一侧;母亲独自坐在一边,冷眼相看,不知所措;吴某虽 挨着父亲但眼睛一直不离开母亲。第2-3次,按照家庭评 估的四部模式开展工作:第一步,拓展来访者目前的主诉,目 的是挑战家庭的确定性。他们确信主要的问题在于吴某说 谎。实际上行为目的是因为父母关系的断离,母亲与吴某一 直相依为命,吴某要求自主或独立的愿望表达。第二步,着 重探索维持问题的互动,目的是探索家庭成员的哪些言行导 致了问题的持久存在。母亲内心一直怨恨父亲曾经抛弃她, 但为了女儿又压抑此忧伤的情绪,继而将内心能量焦点转向 要求女儿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女儿处于反抗期,即想独立又 想与母亲有连接,为不让忧伤的母亲失望只好欺骗她博得她 的开心。而父亲一方面内心一直无法认同前妻,对她有很多 不满,故而离婚,一方面又因先外遇再离异,对前妻一直较愧 疚。女儿的撒谎,避免了每个人的心理冲突的表达,使得家 庭得到相对平衡,问题得以维持。第三步,结构化地集中探 索过去,目的是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现在看待自己的观点是如 何形成的。母亲自离婚后一直与自己的外祖父母生活,这种 收留的居住模式恰恰强化了母亲被抛弃的事实,其哀伤情绪 一直未得到及时释放。父亲虽承认对前妻有伤害.但对前妻 的不满一直压抑在内心,当女儿出现问题时即将所有的不满 归到前妻的抚养教育有问题上。第四步,探索相关的改变方 式,目的是让家庭成员与治疗师讨论谁需要改变,改变什么, 以及谁愿意改变或谁不愿改变。当父亲理解到前妻因离婚 而感受到被抛弃的哀伤情绪一直未得到及时释放时,主动深 刻地向其道歉。母亲从被抛弃的被动心境中逆转为可以选 择原谅的主动心境,情绪得以释放,内在的力量被激发出来, 表示愿意好好对待自己的生活。女儿看到母亲不再哀伤并 且充满能量后,内心释然,愿意真实表达自己。
      2结果
      按照家庭评估的四部模式,经过3次的结构式家庭治 疗,亲生父母可以一起讨论女儿的事情,来访者不再通过说 谎的行为来维持家庭平衡。
     3讨论
      美国米纽琴创立的结构式家庭治疗structural family therapy)认为:家庭是有结构的且由亚系统组成的社会组织, 亚系统之间由不同的界限所分隔;亚系统限定了其成员的功 能或作用;家庭成员自己组织其联盟、从属关系以及联合体; 随家庭的改变,家庭不断发展并经历转变阶段等⑵。
,治疗框架:本例家庭组织的特点是母亲与女儿亚系统较 纠缠,父亲被疏离。个体视角是女儿作为青少年只想要自 由,但又不想让母亲失望,只好撒谎,陷入控制与反抗循环的 形式;而母亲在控制与反抗循环中扮演为一个受害者,将恐 惧投射到女儿,就看不到其独立性的愿望。父亲过于优势的 姿态,就将母女锁在一起了。
     干预策略:一方面,本例治疗目标从有症状孩子的内在 精神体系转移到父母和孩子间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上。女 儿的撤谎是对她父母过度保护的一种反应。另一方面,让母 亲认识到她的创伤性过去如何扭曲了和女儿的关系,通过发 挥家庭每个成员的自我功能,制造界限来保护各子系统的自 主性。
      结构式家庭治疗强调家庭的结构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它通过改变家庭成员的不良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结构, 去改变青少年儿童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症状。在国内结 构式家庭治疗已积累了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本研 究以结构式家庭治疗成功治疗青少年心理问题,值得广泛应 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