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研究资料来源于1993〜1997 年间收住我院的青少年心理障碍病人,经 CCMD-2-R再诊断,符合心理障碍的诊断标 准。平均年龄16. 21 + 2. 49岁,男128例,女 78例,学生168例,其他人员38例;对照组 为初中学生269例,占94. 06% ,其他人员17 例,占5. 94%,男性148例,女性138例,平 均年龄,6. 27±2. 38岁。
二、 方法:调查表有三个:①管教方式,学 习及性教育方面,分宽松、严厉及介于两者之 间。②发病的可能诱因。③家庭生活中的融 洽情况并将各条目定量化。共分五级(0至4 级)。
结果
一、 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障碍发病的关 系见附表。
二、 发病的可能诱因;对照组286例中有 心理障碍者54例,占18.88%。诱因以学习 原因为多,包括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较 大,课间发言失误,测验成绩不好等。研究组 206例中101例因学习原因诱发患病,占49. 03%。对照组21例,占38.89%;其次是社交 原因,主要是男女间交往和在集体场合中紧 张恐怖,研究组78例,占37.86%,对照组19 例,占35. 19%;其它原因研究组27例,占 13.11%,对照组14例,占25.93%。研究组 首发于初中一年级的105例,占50. 97%,首 发于初中二年级的58例,占28. 16%,首发 于初中三年级的43例,占20.87%。
三、 研究组206例病例中,父母间感情不 好,经常吵架的82例,占39.81%;父母与子 女间缺乏温情,不能进行交流的164例,占 79. 61%;父母离异及死亡的12例,占5. 83%。对照组中15例父母间关系不好,其子 女有13例心理障碍;父母与子女间缺乏温情 的57例心理障碍,父母离异、死亡的13例中 有5例心理障碍。
附表 |
两组在管教、学习及性放育方面比较 |
|
研究 |
组 206 |
对照 |
组 n=286 |
|
因 素 |
例数 |
% |
例数 |
% |
P值 |
管教 |
宽 松 |
28 |
13. 59 |
86 |
30. 07 |
<0. 01 |
|
严 励 |
178 |
86. 41 |
200 |
69, 93 |
<0. 01 |
|
共同讨论 |
43 |
20. 87 |
117 |
40. 91 |
<0. 01 |
|
家长独断 |
163 |
79. 13 |
169 |
9. 09 |
<0. 01 |
|
支持社交 |
29 |
14.08 |
118 |
41. 26 |
<0. 01 |
|
限制社交 |
177 |
85. 92 |
168 |
58. 74 |
<0. 01 |
学习 |
鼓 励 |
21 |
10. 19 |
58 |
20. 28 |
<0. 01 |
|
强 制 |
185 |
89. 81 |
214 |
74. 83 |
<0. 05 |
|
高目标 |
184 |
89. 32 |
132 |
47. 55 |
<0. 01 |
|
力 争 |
22 |
10. 68 |
154 |
52. 45 |
V0.。1 |
性教育 |
加以限制 |
190 |
92. 22 |
218 |
73. 65 |
V0. 01 |
|
积极引导 |
16 |
7、78 |
78 |
26. 35 |
VO. 01 |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家庭管教方式以 严励、独断、高目标,各方面加以限制为主,显 著高于对照组,与国内报告基本一致E。发病 人群初中一年级学生占50.97%,随年龄和 知识的增长患病人数有下降趋势。提示家庭 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庭缺 少温暖和情感交流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 密切相关。这比父母离异或死亡的影响还更 严重。这与国内外报告基本一致■。当然青少 年心理素质差,心理负担过重,心理卫生知识 贫乏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为了提高青 少年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求父母要有良好的 心理素质.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教育 孩子要因势利导,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严格 避免粗暴干涉。此外中学阶段,学校要加强青 少年生理及心理学知识的教育,改变应试教 育方式,培养青少年主动探索性索取知识的 能力,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