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青春期心理变化多端,特别是当一个社会在迅速 变化发展时,青少年最敏感,常呈现剧烈的心理反应,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青少年的心理负荷也随之增加,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相关报导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 21.6%耀32.0%[1]。青少年心理障碍已成为困扰家庭和社会的重要问题,应引起精神医学专家及社会心理学专家的重视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降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率,笔者对 108 例青少
年心理障碍的患者与 130 例正常青少年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 2010 年 6 月~2012 年 6 月在我院住院的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患者 108 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 78 例,女 30 例;学生 86 例,其他 22 例; 年龄在 12~17 岁,平均(13.71依2.05)岁,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2]关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无其它器质性疾病;获得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对照组为正常青少年,其中初中学生 124 例,其他 6 例;男 69 例,女 61 例;年龄在 12~17 岁,平均年龄(14.01依2.11)岁;获取知情同意,自愿参加。1.1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在统一的指导语下,由专门培训的心理测量人员
负责评定,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方式,学习态度,两性知识,家庭环境状态等。
1.2 统计学方法 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等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家庭环境调查比较 在各种不良家庭环境中,观察组父母关系不和、父母有不良行为习惯、亲子关系差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 。
表 1 两组家庭环境状态比较(x依s)
家庭环境状态 观察组(n=108) 对照组(n=130)
父母文化水平低 41.52依2.16 36.27依3.13
家庭经济收入低 34.25依3.17 27.14依5.16
父母健康状态差 18.36依5.27 14.24依3.14
父母关系不和 20.05依4.16 8.32依5.36
父母不良行为习惯 22.17依5.13 13.25依2.11
亲子关系差 24.08依2.15 10.36依3.06
2.2 两组在教育、学习、两性知识方面比较显示:教育以过分干涉、严厉惩罚、限制社交、期望过高,学习消极,对性知识过多反对限制出现心理障碍所占比率较高,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精神心理问题的不断探索研究,人们更加意识到家庭环境和教育情况对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起着不可 忽视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教育方式以严厉,过多干涉,期望过高,各方面加
以限制为主,显然高于对照组。发患者群以 13 岁及 14 岁居多,可能与孩子刚进入初中阶段,生理及心理变化较大,而家庭及社会只关注成绩,忽视精神心理需求,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又没有采取合理的解决办法,最终发展成为心理障碍。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知识阅历的增长患病人数呈下降趋势[3]。提示这一时 期家庭和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庭缺少温暖和情感交流与青
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另外,青少年心理素质差,心理负担重,心理卫 生知识匮乏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要
求父母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教育孩子要正 确引导,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避免过多干涉、加以限制。此外,中学阶段学校 要加强青少年生理及心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改变应试教育方式,培养青少年主 动探索性索取知识的能力,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病与家庭因素及父母的教育密切相关。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更多的精神压力,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我们精 神心理工作人员对家庭环境及教育情况给予足够重视,和谐的家庭环境、适当 的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和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